
《水浒传》中的梁山好汉,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仗义、豪迈的英雄群体。特别是《好汉歌》中的歌词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,几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。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许多人再读这本书时,却发现梁山好汉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彩照人,甚至有些行为让人感到不那么英雄。比如,在菊花大会上,梁山好汉们就因是否“招安”而产生了激烈争论,甚至一度闹得不愉快,心不齐,最终导致他们的结局并不理想。这也让人意识到,他们的悲剧结局某种程度上是自找的。
梁山好汉并非唯一的“好汉”
《水浒传》中的“好汉”,许多人一想到就会想到梁山好汉,毕竟梁山是小说中的主角团体。但是,在那个充满血腥与战争的世界里,即使是梁山好汉,也并非十全十美。书中除了梁山,还有许多其他“好汉”组织,比如田虎、王庆、方腊等势力,他们同样以“好汉”的身份出现在故事中。虽然这些势力和梁山有着不同的目的,梁山最后投降了朝廷,而其他三大寇则有着更强的独立意识,但从某种角度看,他们也都可以算作是“好汉”。
展开剩余74%在这些势力中,有一位好汉非常特别,他来自王庆阵营,他的名字叫李助,他也被称为“金剑先生”。
李助:梁山对立面中的强者
李助是《水浒传》中的一个独特人物,他的名字甚至有过改动。在简化版的《水浒传》中,他叫李杰,但在完整版的《水浒传》一百二十回中,他改名为李助。他不仅名字独特,实力也极为强悍,几乎与梁山的公孙胜旗鼓相当,甚至在武力上,比卢俊义还要强。比如,在与卢俊义的对决中,李助展示了惊人的剑法,卢俊义在与他交战时都感到力不从心。
其中有一段描写非常直接:“卢俊义、杨雄、石秀杀入中军,正撞着方翰,被卢俊义一枪戳死,杀散中军羽翼军兵,径来捉王庆,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。那李助有剑术,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。卢俊义正在抵挡不住。”可见,李助的剑法极为出色,能与梁山最强的武将之一对抗。
李助的冤死
然而,李助的结局非常冤枉。即使他实力强悍,却因为梁山采取了“魔幻”式的对战策略而最终被捕。与大多数战败的敌人一样,李助也被斩首。原著中提到:“陈瓘令监中取出段氏、李助及一行叛逆从贼,判了斩字,推出南丰市曹处斩。”这位强大的武林人物,竟然在剧情的安排下,无缘无故地死于敌人的手中,显得十分不合理。
李助的死与剧情的需要有关系。在《水浒传》这部历史小说中,角色的生死常常为了推动情节发展,很多强者甚至在书中是以“剧情杀”的方式退出的。公孙胜虽然是一位法师,但他却能轻易制服李助。公孙胜的出现显然改变了战斗的走向,实际上,如果公孙胜能在征讨方腊时始终在场,梁山的损失或许会大大减少。
李助在金庸世界的“重生”
尽管李助在《水浒传》中死得冤屈,但在金庸的小说中,他却重生并成为了传奇人物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,有一个人物堪与李助相似——独孤求败。独孤求败是一位江湖上无人能敌的剑客,活跃在南宋末年。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,以无敌的剑法称霸武林,几十年间未尝一败。
在《神雕侠侣》中,杨过曾学习过独孤求败的剑法,这套剑法让他变得异常强大。如果我们将金庸的独孤求败与李助对比,似乎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。独孤求败的无敌剑法,可能正是金庸借鉴了李助的剑术,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武林身份。独孤求败和李助,都是那种因绝世剑法而名扬四海的武林传奇人物。
如果说金庸借鉴了《水浒传》中的角色,那么李助的传奇与独孤求败的形象相似,亦是情理之中的事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金庸的“剑魔”独孤求败,正是李助的“重生版”,这让李助这个曾经冤屈死去的好汉,在武侠的世界中找到了另一种生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