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七十六华诞,
锦绣山河绘就盛世画卷;
抗战胜利八十载,
丹青笔墨铭记岁月峥嵘。
回望那段铁血春秋,
有一位艺术家在烽火中绘出民族铮铮铁骨。
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,
他执笔如枪,转战千里,
以“抗日漫画宣传队”队员的身份,
用画笔展现民族的坚韧与血性,
实现了“一图胜千言”的宣传效果。
他,就是广东漫画界“祖师爷”:廖冰兄。
“我和他认识在1938年春天,他夹了一卷宣传画从广州赶赴武汉,20来岁的小伙子,一副瘦身材,一对大眼睛,说话像开机关枪,全无保留,毫不客气,在见面的几分钟里,把南方人特有的热情全部发射出来。从此他就成为‘漫画宣传队’的中坚人物。”
展开剩余82%——叶浅予
自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开始,千万同胞沦陷于家园被侵略的长夜中。民族家国危难之时,爱国知识分子也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救亡运动。在美术界,首先起来响应保家卫国时代号召的是漫画界。
创刊于1934年的上海《时代漫画》月刊,先后刊载了不少宣传抗日、揭露日寇罪行的漫画。1937年抗战爆发后,时在香港担任杂志编辑的廖冰兄毅然辞掉职务,返回广州画抗日宣传画,投身抗日洪流。“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”在同年9月创刊《救亡漫画》五日刊,每期四大开,编发大小漫画作品50幅左右,并有少量文章和报道。廖冰兄也成为44名编委之一。
为更深入广泛地发动抗日漫画的宣传作用,抗日漫画宣传队(简称漫宣队)同年正式组建,叶浅予为领队。由于上海、南京相继沦陷,漫宣队转至武汉汉口,1938年1月1日创刊抗日漫画宣传队队刊《抗战漫画》半月刊,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漫画创作和宣传工作。
因战事紧张,这期间的廖冰兄辗转多地创作。为躲避日寇轰炸,他先是返回家乡广西武宣,期间一口气画了100多幅抗战漫画,还鼓动同母异父的弟弟——年仅10岁的光仪和7岁的光美创作漫画、写诗,投身抗战洪流。后来在《抗战漫画》上曾同时发表他们三兄弟的抗战漫画和抗战诗歌。在他的影响下,妹妹廖冰及其他几个弟妹在40年代初都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,余光仪年仅20岁时还成为游击支队的司令员。
1938年2月,廖冰兄带着百多幅作品回到广州,于2月23日在长提(今沿江路)基督教青年会举办“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”,展览轰动穗城。1938年3月初,廖冰兄奔赴武汉,加入漫宣队,投身漫画抗战的前线。
从城市到乡村,从沿海到内地,“抗日的炮声到哪里……抗日漫画就出现在哪里”。漫宣队的献词中有:“抗日救亡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工作……我们是漫画笔者,所以表现的,就是色彩和线条,请诸位来看我们的画,就是我们工作的具体表现。”
漫宣队在武汉期间绘制了大量巨幅宣传画,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。廖冰兄还记得,在台儿庄战役获胜的当晚,漫宣队全体人员欢喜若狂连续干了一个通宵,赶画了一批画。他们第二天又上街宣传,动员群众献金献物,支援抗战。
1938年4月10日,在汉口百货公司二楼举行了“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”。由于廖冰兄的画通俗易懂,能够形象地、深入浅出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,为群众喜闻乐见,参观的百姓都纷纷过来看他的漫画。“观众日三千人以上,有记者来拍活动电影等,极一时之盛……”
廖冰兄《他又占领一个地方了》
26x18.5cm 1938年作
广州艺术博物院藏
这幅作品是廖冰兄为《抗战漫画》第十二期作的封面漫画。该作以三色翻印,以简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出画面中心的侵略者形象:一个侵略军士兵头上裹着带血纱布,正为手上新添的伤残处包扎,身下的战马早已不堪重负气喘吁吁。画面中的血红色,犀利地戳穿了日寇所谓“占领”的实质。这“胜利”并非光荣的征服,日本侵略军每占领一块中华国土,是要付出无数日军丧残的沉重代价的。这实际上是对侵略者的严重警告,指明如果继续侵略下去,必遭惨败。这件作品不仅面向敌人,也面向国内民众,揭示了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和所付出的惨重代价,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。
由于日寇长驱直入,南京、上海、相继失守,武汉又岌岌可危,国民党有妥协投降的倾向,群众也人心浮动。在这个危急关头,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发表,廖冰兄一再捧读。六年的师范教育和一年的教师生涯,让他顿时闪现灵感:何不绘画一套教科书式的连环画?他按照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,画下《抗战必胜连环图》。廖冰兄还发挥他教书的本领,现场为观众按图讲解,使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迅速普及,令缺少文化的乡民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。《抗战必胜连环图》原为彩色布画。1939年秋,廖冰兄与木刻家陈仲纲合作,由陈把《抗战必胜连环图》刻成木版,改为“连环画”。
廖冰兄《抗战必胜连环画》
22.5×27.5cm 1938年作
广州艺术博物院藏
这套连环漫画分成《越打越强的中国》和《越打越弱的日本》两部分,从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资源、国际关系各个方面对比着讲道理,共分成27组,采用每组四格的连环画形式来表达。每组画作配诗一首,用韵文作说明,图文并茂,读来朗朗上口,以直白、通俗的方式得到民众和前线战士的广泛欢迎。它是大众化的,鲜明易懂、强烈有力,对增强民众的抗战意识和爱国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1941年1月4日,国民党军队阴谋发动突袭围歼新四军九千余人的“皖南事变”发生后,国民党政府对漫宣队的限制也明显加强,甚至停办经费,使漫宣队开展活动非常困难。1942年春,各地漫宣队分队终因缺乏经费被迫解散。至此,“抗日漫画宣传队”前后历经五年,以画笔抵抗侵略者,在中国漫画史上写下了永远为后人传颂的功绩。
如今,回望“漫宣队”过去那段
笔锋浴血的抗战岁月,
那些饱含热泪的线条、
那些凝聚信念的色彩,
至今仍在向我们传递着不屈的勇气
和希望的火种。
“艺术抗战 丰碑永存——
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”
正于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展出中。
国庆假期,不妨来现场观展,
感受廖冰兄笔下的穿越时空的不屈力量!
发布于:北京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